微盘股大跌,砸出黄金坑?

发布日期:2024-07-20 11:28    点击次数:68

微盘股大跌,砸出黄金坑?

  来源:国际金融报 

  年内微盘股“危机”频现。

  近一个月内,万得微盘股指数最大跌幅超20%。从全年来看,万得微盘股指数累计跌幅为24.68%。

  不过,端午节后,A股多家上市公司集中“摘帽脱星”,微盘股“端午劫”似有止步之势。截至6月12日收盘,万得微盘股指数收涨3.02%。

  危机从何来

  从万得微盘股指数来看,年内微盘股已经历三轮明显的“血雨腥风”。

  分时间节点来看,第一次是年初,小微盘股交易结构较差出现补跌,同时两融、雪球、量化等事件的催化造成年初的微盘股崩盘;

  第二次4月新“国九条”后,市场对退市标准有所误解引发一轮踩踏。同时,担心年报和一季度业绩暴雷,小微盘股又出现大幅下跌;第三次则是近期监管向问题公司集中发函,短期内ST股增加。

 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,小盘下跌的核心原因是大小盘周期性轮动的背景下,多因素推动市场风格“小切大”。近期,由于增量资金再度转弱,退市新规出台后监管处罚趋严,资金压力和监管压力形成共振,推动了小盘风格走弱。监管压力在其中其实更多是一个触发的诱因,却容易被市场看作是导致市场走弱的主因。

  顺时投资权益投资总监易小斌向记者表示,严监管和流动性缺失是微盘股遭遇“危机”的根本原因。在存量资金博弈的市场氛围下,严监管所倡导的投资理念无疑会对微盘股形成打击。市场风险偏好转变则是直接因素,投资者不愿意承担高风险,更多把资金囤积在分红高、估值低的品种中,风格向大盘稳健的方向转移。另外,制度调整也加速了微盘股的快速崩跌,市值退市对情绪面的影响是巨大的。

  青岛安值投资董事长于超认为,在严监管的背景下,壳资源价值削减,加之国内经济没有大幅上修的预期,当前市场风险偏好并不高,小微盘股也因此呈现下跌趋势,波动加大。

  据数据统计,今年以来,沪深两市新增99家公司股票被实施ST或*ST。其中,ST公司44家、*ST公司55家。截至目前,沪深两市ST板块共有169家上市公司,其中,ST公司85家、*ST公司84家。

  消息面上,6月6日,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司司长郭瑞明就近期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ST、退市情况答记者问。郭瑞明表示,ST、*ST制度的目的是向投资者充分提示上市公司相关风险,满足一定条件后可以申请撤销。

  据郭瑞明介绍,今年以来,已有33家公司触及退市标准,其中面值退市22家,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正在逐步形成。2023年全年退市47家,退市新规设置了一定过渡期,预计短期内退市公司不会明显增加。

  后市怎么走

  端午节后,A股多家上市公司集中“摘帽脱星”,微盘股“端午劫”也似有止步之势。截至6月12日收盘,万得微盘股指数收涨3.02%。

  消息面上,据不完全统计,ST实华、ST金运、*ST富吉、*ST慧辰、ST国安、ST实达、*ST正邦、*ST东洋、*ST金一等9家公司宣布在6月11日、12日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或撤销其他风险警示。也就是说,端午节后两个交易日内,共计9家A股公司“摘帽脱星”。

  那么,后市微盘股行情将如何演绎?

  “微盘股大跌,与退市新规趋严、市场流动性紧张等因素有关。”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向记者表示,微盘股质量参差不齐,大跌之后,不排除存在部分个股错杀的“黄金坑”机会。那些本身处于快速成长阶段、基本面比较稳健的微盘股,股价出现大幅下跌后,可能会存在价格或估值修复的机会。

  “上市公司的价值并非是大小盘一刀切。归根结底,要看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。”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夏风光分析表示,成熟市场中,大盘股流动性会好一些,但小盘股的弹性也会更大一些。估值不高、成长优势好的小盘股同样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。经过半年的杀跌,部分优秀小盘股的估值已回到合理区间,如果其成长性能够得到进一步的验证,有望走出估值修复的上扬行情。

  “微盘股肯定还存在一定机会,只是要从基本面作深度挖掘,而不仅仅以市值作为参考依据。”易小斌表示,在寻找的过程中,首先要关注公司所处的行业是否有足够的发展前景;其次关注公司管理团队是否优秀,有着技术专长或核心竞争力,并有着较强的企业管理能力;还要关注公司财务状况是否稳健等。因此,找“黄金坑”是一个艰难的过程,非专业投资者还是尽量回避,避免操作不当把自己埋在坑里面。

  展望未来,广东省国信产业研究院总经理郑彦欣认为,微盘股依然存在“困境反转”的机会。政策引导之下,微盘股中的垃圾股在出清,部分绩优公司在此期间遭遇了不同程度的“误杀”,待监管告一段落,这类绩优小盘股必然迎来可观的估值修复。建议投资者聚焦标的本身,少受指数干扰,然后静候花开。当然要尽可能深度研究,避免“踩雷”、误把垃圾当成宝贝,同时也尽量适度分散,避免认知盲区带来的集中风险。

新浪合作大平台期货开户 安全快捷有保障 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
责任编辑:杨红卜